一.機制體制逐漸完善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副秘書長鮑春雷指出,根據中央促進新業态發展和支持靈活就業的要求,國家将靈活就業發展納入就業優先戰略總體規劃,鼓勵和支持各種靈活就業形态的發展,允許企業在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的情況下,結合實際采用非全日制、階段性合同、服務外包等多種形式實現靈活用工,完善對靈活用工等新就業形态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這一系列重量級表述凸顯了行政力量對其的清晰定性,并爲靈活用工市場政策的制度安排明确了規制走向。
二.靈活用工規模擴大,企業更加願意運用其轉型
有專業人士認爲,疫情出現加劇了靈活用工拐點的到來,同時也給這種新型用工模式帶來了很多的機遇。随着我國的經濟增速變緩,第三産業的比重增加和新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多的企業認識到了靈活用工的重要意義,并且年輕一代也更加崇尚于高彈力的工作方式。專家提到:對比起歐美基于我國勞動力基數不到2%的靈活用工滲透率,我國的靈活用工市場也将非常廣闊。《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數據顯示在2021年時使用靈活用工的企業有超過一半表示“穩定并且有維持目前規模的想法”,還有近三成的企業表示“正在擴大使用規模”,這些數據也表明了企業總體上将更傾向于繼續或穩定使用靈活用工。
三.互聯網促進靈活用工發展
“互聯網+用工”使得現當下勞動形式和勞動關系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許多互聯網的衍生物以及新型的應用模式被不斷的開發。這種開發對于我國勞動力形式和關系的發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傳統的勞動模式中,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都非常的保守,而在“互聯網+用工”的靈活用工背景下,工作将不再受到地點和時間的約束,相對起傳統的勞動模式更加靈活。管理者通過靈活用工平台就可以實現對工作者的管理,既降低了時間成本,也更好的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靈活用工行業不斷增加,且專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
在近兩年疫情的影響下,靈活用工的行業不斷增加。尤其是配送類,設計類,教育類,醫療類等企業發展越來越好的背景下,市場對于零工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強。且據《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顯示,與很多人認爲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可能更适用于靈活用工的觀點有所不同,我國靈活用工人口普遍有着較高學曆。因爲随着就業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靈活自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