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
聯系人:喬先生 手機:13007979719
電話:0951-7824129
地址:甯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中路盈華商廈B座樓(東塔樓)9層02室
新聞動态
首頁 > 新聞動态 > 内容
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途徑
編輯:中懿(甯夏)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3-01

  人力資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力資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加速人力資源管理改革進程,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對做優做強國有資本,提高市場核心競争力,實現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尤爲重要。随着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煤炭企業市場的競争進一步加大,需要逐步建立“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管理機制,加強煤礦勞動用工管理,提高用工效率和質量,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外部壓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争力。同時,圍繞“深化改革、從嚴管理、實現突破”工作主線,聚焦“市場化、專業化、契約化”管理目标,着力構建“集約、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深入挖掘人力資源潛能,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形成“幹事有崗位、發展有平台、晉升有通道”的人才工作格局,爲企業夯實發展基礎、釋放發展活力、集聚發展勢能、提高發展質量。

  建立人力資源一體化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堅持“精簡高效、科學統一”的原則,大力精簡歸并職能相關部室,壓縮管理人員職數和規模。按相近業務專業化重組的原則,積極推行大部制改革,采取合并、劃出、撤銷等方式,對原有一些機構設置龐雜、業務相互交叉、多頭雙重管理、溝通銜接不暢等相關管理資源進行整合。堅持“職責明晰、優勢互補”的原則,減少職能交叉和機構重疊,優化業務流程,實現傳統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圍繞“優化信息系統功能、夯實信息數據庫、融合業務平台”工作思路,依托信息數據資源,重點深化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建設,不斷完善組織機構、人員基礎信息、人事調配、勞動合同等模塊信息,實時監控人員流量與流向,實時管控各層級單位、機構、人員結構變化。搭建起人力資源系統協同平台,組建具有企業特色的網站和服務平台,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四化”(管理規範化、業務流程化、專業協同化、功能實用化)目标。

  建立契約化、市場化管理機制,進一步激發人力資源潛能。徹底打破統包統配管理機制,引入契約化管理機制,變行政化管理爲市場化管理,堅持“放”和“管”兩輪驅動,賦予契約化管理單位用工自主權,實行自主經營、自主創收。同時,建立以崗位管理爲基礎、以合同管理爲核心的契約化、市場化用工管理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高效流動,爲企業适應新發展階段新要求提供新的動力引擎。全面推進員工崗位管理新機制,構建管理、業務技術、操作技能三大序列三條通道的職業晉升機制,每個序列各成體系,構建起若幹個任職級别的分層分級遞進通道,推行“三個轉移”市場化用工模式,鼓勵機關向基層轉移、輔助向一線轉移、管理向技術轉移,促進用工結構優化。堅持工資分配“雙傾斜”,向井下、邊遠艱苦地區、盈利創效的單位傾斜,向工作環境條件差、安全管理責任大、業務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傾斜。

  轉換人力資源配置機制,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能。實施“雙向選擇”機制。堅持成績公開、指标公開、自願平等、雙向選擇、競争擇優。一是在保證集團公司人員總量不增的前提下,結合各單位用工需求計劃,科學合理确定各單位分配人員指标。二是按照分配單位範圍,由畢業生本人根據個人意願到意向單位填報就業志願。三是按照分配指标根據畢業生綜合成績排名從高到低依次擇優錄用。建立一線曆練培養機制,樹立一線培養人才觀念。堅持專業對口、學用一緻、面向基層、面向一線的原則,将畢業生分配到各單位基層區隊、車間等生産一線進行崗位鍛煉,從操作崗位做起,與一線職工同工同酬同待遇。推行競争擇優上崗常态化機制,推行公開競聘上崗機制,樹立起“薪酬靠崗位、崗位靠競争、競争靠素質”用人導向。堅持“公開、平等、競争、擇優”的原則,統一在集團公司範圍内組織公開招聘,爲“能幹事、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了機會。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市場經濟接軌的人才激勵機制,爲人才打造“用武”平台。積極構建全方位的人才升級戰略,以技能大師工作室、交叉挂職鍛煉、崗位主任工程師等爲依托,培養和造就一批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以特色亮點樹評工程爲抓手,重點實施一批應用面廣、示範性強的高新技術研究項目,爲企業安全高效生産提供可靠技術支撐。具體來說,一是打造人才培訓基地,采取“入職有老師、定期有講師、練技能有實訓基地、學理論有網絡題庫”的全程培訓模式,爲人才成長提供“營養供給庫”。強化學徒試點落實。二是堅持“企校雙制、工學一體”原則,在礦井單位開展學徒試點工作。三是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師帶高徒。立足企業進行技術攻關、技術創新,解決生産技術難題,并以技能大師爲帶頭人,帶高徒、傳絕技,爲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四是搭建成才崗位平台。設立主任工程師崗位,爲工程技術骨幹人員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在集團公司機關和各礦井單位安全、生産、技術部門暢通技術職務晉升途徑,提高員工學技術、學技能、作貢獻的積極性。組建大學生班組,安排大學生班組主動承擔一些安全生産課題、技術改革等科技項目攻關,使他們學有所用,用有所成,把基層班組作爲大學生施展才華、磨練毅力的重要平台。建立崗位交叉輪流制,打破了以往定人定崗工作制,增強企業人才技術支撐力度,爲員工成長搭建學以緻用的新平台。